日 期:2025年5月30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透過職業體驗活動,讓幼兒理解社會中各種職業的功能和重要性,還能培養他們的包容心和對不同職業的尊重。
活動內容:
鑒於本年國際兒童節在星期日,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提前於5月30日(星期五)在托兒所舉辦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活動以愛與夢為主題,透過活動幼兒可體驗到社會中不同職業,讓幼兒理解每一種職業在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藉以培養幼兒在生活中尊重及欣賞不同的工作和職業,營造共融和諧的社會。
活動當日,老師按各種職業的主題,精心佈置各個活動室,並穿上不同職業的代表服飾,包括魔法師、郵差、科學家、電影明星、太空人、農夫、牧童、工程師、探險家、花藝師,與幼兒一同共樂。各個活動室環境均由各活動室老師自由創作及布置,並採用合適的循環再用物料,設計出不同的主題「打卡點」,除了灌輸幼兒的環保知識,藉以呼籲家長及幼兒落實環保的良好生活方式。幼兒於活動當天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幼兒自信地展現自我,扮演自己心儀的卡通人物及未來職業,自信地與老師及同儕介紹穿著的服飾,幼兒的突發奇想引來教職人員及同伴不斷的歡笑聲,歡笑聲洋溢托兒所每一角落。除此之外,托兒所挑選奥福樂器作為六一兒童節禮物,期望促進幼兒的音樂感知和創造力,透過與家長的互動,藉以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提升親子關係。
托兒所寄語:
托兒所寄語:六一兒童節源於1949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會議中,國際民主婦聯訂立了國際兒童節是為保護各地兒童的生活、衛生和教育權利的任務。從前居民生活簡樸,簡單的小玩具、小零食足以滿足幼兒的慾望,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理想,個別家長重視提供幼兒物質上的需要,或是一些家長因為工作的性質和疲憊,認為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生活,這些理由都是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
孩子的成長時期,最需要的是「愛」與「陪伴」,陪伴是孩子精神上的滿足,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經常參與陪伴孩子的成長,孩子必然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知足,每當孩子遇上各種問題的時候,將會聽取父母的指點和教誨。這樣,孩子便會正面地健康快樂地成長。反之,那些在生活中一直得不到情感滿足的孩子,不難發現這些孩子的情感未能得到滿足和平衡,最後就將會成為各種問題孩子。總括來說,真正合格的父母,就是需要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過程,陪伴孩子,並欣慰地看著孩子健康成長,無論父母或孩子也倍感幸福!
親愛的家長們,節日到來,想為孩子送上最好的禮物!「關愛與陪伴」 – 不就是給予孩子最好最珍貴的禮物嗎!
日期:2025年5月13日
地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 小聖堂
目的:藉著聖母月向聖母勤唸玫瑰經,以求罪人的罪赦和早日獲得世界和平。
活動內容:
2025年是教會禧年,五月亦正值是聖母月,讓我們齊聚在聖母瑪利聖母慈愛的庇護之下,並想起禧年中幾個重要的面向:讚美、旅程、希望,尤其是深思與共同見證的信仰。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於5月13日慶祝花地瑪聖母瞻禮,幼兒扮演三位小牧童 – 路濟亞、方濟各、雅仙達,以紀念聖母於 1917 年 5 月 13 日在葡國花地瑪向三位小牧童顯現,聖母要求世人每天為罪人回頭悔改和世界和平勤唸玫瑰經。遊行路線沿著走廊四周巡遊至小聖堂,沿途誦念玫瑰經及唱聖詩,表達我們對聖母的恭敬,場面溫馨又莊嚴。
默想:
在這個充滿愛與希望的聖母月,我們不禁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如何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尋求和平。聖母瑪利亞是愛與寬容的化身,她的一生展現了對他人的同情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此時此刻,我們更需要以聖母瑪利亞為榜樣,努力建立和諧、互愛的人際關係,不管彼此的背景、信仰或身份如何,我們都應該以寬容、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同時,我們更應該為這個飽受戰爭和衝突折磨的世界祈禱,讓我們一起呼籲和平,祈求慈悲的聖母瑪利亞庇護這個世界,使之擺脫仇恨和暴力,重拾和諧共處,讓聖母月成為我們反思人性和反思和平的契機,在這個神聖的時刻,我們以聖母瑪利亞的愛為指引,共同譜寫一個更美好、更和平的未來。
「花地瑪聖母顯現」歷史由來:
一九一七年五月至十月一連六個月的第十三天,「聖母來到花地瑪,要求世人不要凌辱天主,我們的天主。因為衪受世人的凌辱已經到了極點了,心感哀痛而作出的忠告。因此她向牧童們說:『你們該多為罪人祈禱,作犧牲。許多靈魂下地獄,是由於沒有人為他們祈禱和作犧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三日,主持方濟各及雅仙達福品禮講道之節錄。)花地瑪訊息的要旨是要求整個人類皈依上主,為罪過作賠補及勤唸玫瑰經以求和平。
澳門「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歷史由來:
澳門的花地瑪聖母敬禮活動由兩位耶穌會會士—Pe. António Roliz, S.J. 和 Pe. António Maria Alves, S.J. 發起並推動。當年的敬禮只有三天,由 5 月 10 日開始。在 1929 年 5 月 13 日,高若瑟主教主持了一台主教大禮彌撒,然後明供聖體直至下午,講道後開始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第一次花地瑪聖母遊行路線是由玫瑰聖母堂出發,遊行到主教座堂,然後經議事亭前地,最後回到玫瑰聖母堂,一眾教友在遊行時一起誦唸玫瑰經及高唱聖母歌。為能把這虔誠的敬禮持續下去,同年的 12 月 13 日,更成立了「花地瑪聖母會」,並由這團體負責每年遊行的安排及各項事宜,一直延續至今。
由 1930 年開始,敬禮更改為九日敬禮,而遊行路線亦改為由玫瑰聖母堂出發直上西望洋山頂海崖聖母小堂(主教山小堂),此敬禮原只以葡語進行,後為落實及鞏固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禮儀改革,自 1978 年所有禮儀轉以中葡雙語進行。二戰期間,遊行亦沒有中斷,且有更多人參與一同祈求和平。
現時在每年5月13日舉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出遊隊伍由澳門教區主教、神職人員和大批本地及海內外的教友等組成,隊伍中還有三名身穿葡萄牙傳統服飾的孩童(兩女一男),象徵當時蒙受聖母顯現的三名牧童–路濟亞、方濟各、雅仙達,出遊隊伍自玫瑰堂步行至西望洋聖堂,沿途會誦念玫瑰經及唱聖詩,場面壯觀。
日期︰2025年4月21 – 25日
地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目的︰透過舉辦「共讀」系列活動,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促進親子間的互動和交流。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於4月期間舉辦了一連串「共讀」系列活動,並透過不同活動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將閱讀習慣融入生活中。活動中通過分享圖書及展示大型繪本等,激發和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是次活動中,老師精心製作大型繪本「100歲的魚」。故事講述艾爾芭是一條橙色的魚,生活在海底的珊瑚城,這裡曾經色彩斑斕、生機勃勃。艾爾芭慢慢長大,周圍的世界漸漸改變,朋友們紛紛離去。有一天,她被困在一個塑膠瓶裡,隨波逐流,直到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女孩發現了她。小女孩救了艾爾芭,還號召周圍的人一起清理沙灘和海洋,讓大海恢復了生機和色彩。老師展示大繪本給幼兒共同欣賞,並以小話劇的形式邀請幼兒一同幫助艾爾芭清潔沙灘及收拾海洋垃圾,最後一起拯救海洋生物。活動過程中讓幼兒身體力行,從遊戲中學習愛護環境的理念。活動進行中幼兒目不轉晴的看著繪本及小話劇情節,專心致志的聆聽故事內容,老師井然有序的安排,確實為幼兒帶來專注的神情及天真的笑靨。
托兒所推動「繪本分享週」,家長及幼兒挑選繪本帶回托兒所,由教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所喜愛的繪本,並與同儕分享。幼兒在互動過程中,發掘自己喜愛的事物,並在幼兒與同儕之間的互動及分享,享受閱讀的氛圍,在現今節奏急速的生活中,幼兒享受了一個放鬆和享受閱讀的時光,別具意義。
托兒所寄語︰
暑假快到來,現今孩子的童年時光就是手機、平板電腦所填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少,父母忙著工作,跟小孩相處的時間不多,家人在生活中即使住在一起,聊天的時間確是有限,久而久之,父、母及孩子之間的情感變得疏遠!在講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忙碌」幾乎是每個現代人生活的主旋律,忙碌雖是不可逆轉的現實,但撫心自問:甚麼才是最要緊的事?與其將精力花費在為孩子報讀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倒不如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享受閱讀,能夠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家長「陪伴」,與孩子快樂地共讀時光,彼此找到共同話題,從中學會與幼兒溝通相處,父母的參與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有極重要的影響力。
親子共讀小技巧:
年齡較小的幼兒雖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說故事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本身的內容,而是讓幼兒透過爸媽說故事的聲音及語調,感受關懷並能穩定情緒。另外,很多爸媽將共讀作為幼兒睡前儀式,在面對著心愛的寶貝,以溫暖的聲音哄睡時,其實也是讓自己情緒沉澱的好時機。待幼兒長大一些,便可以運用「對話式共讀」,使用一問一答的聊天方式一起共讀,這樣除了增加寶寶對共讀的參與感外,藉此階段利用健康議題繪本提升幼兒健康的概念,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讓孩子從小培養健康的識能。
親愛的家長們,每天留一點時間給孩子的同時,也得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及伴侶,共同享受運動、書寫、閱讀、靜坐的快樂時光,是非常必要的。怎樣忙也好,也得有質量,閑得有分寸,把握忙與閑,才是最優質的生活啊!
日 期:2025年4月9至17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藉著活動讓幼兒認識復活節的由來及意義。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 親子館致力提倡多元化的靈活教育,透過不同的節日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提升學習興趣,將學習融入於生活中得到實踐。作為重視品德教育的教區托兒所,以「愛」為核心教導幼兒品德的培育,灌輸幼兒正向教育思維,從而培養幼兒富有愛人愛物的品格,提升幼兒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及價值觀等。為此,托兒所於復活節蒞臨之際舉辦了「十字架的見證」活動,活動共分為幾個部分,活動在一片和諧與感動的氣氛中完結。
(一復活的歷程:老師帶領幼兒體驗耶穌復活的歷程,從耶穌「最後的晚餐」開始,直到「十四處苦路」,最後耶穌從「石洞復活」,遊戲中配合聖經金句設計一系列小任務,分別有「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今天賜給我們」《瑪竇福音6:11》、「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若望福音14:6》、「我是世界的光;跟蹤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望福音8:12》、「你們讓小孩子來罷!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屬於這樣的人」《瑪竇福音19:14》等聖經金句。托兒所期望透過活動讓幼兒學習克己復禮、多做善功及關愛別人,教導幼兒祈禱的意義,重要是懷著謙卑的心,感恩身邊的人和事,藉著主的復活,獲得真正的平安和喜樂。透過「復活的力量,十字架的見證」任務的小遊戲,訓練幼兒大小肌肉的能力,促進其左右腦的均衡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啟發幼兒這份潛在的好奇心,不但提升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更激發幼兒對世界事物的探索慾望。
(二)復活蛋製作:老師帶領幼兒一同製作復活蛋小雞飾品,活動過程中除了可加強幼兒的觀察力、協調力及想像力,同時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激發其創作力,增進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透過一系列活動促進幼兒學習、 探索、體能及人際各方面的發展。
(三)影片欣賞:幼兒欣賞復活節影片「耶穌為愛犧牲」,影片以生動活潑的卡通人物講述故事,復活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象徵重生和希望,耶穌基督為了救援萬民,代替萬民的罪而犧牲,並且在三天後復活;藉影片讓幼兒不僅能對復活節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和認識,更可以通過感觀去體驗,從而更願意主動、快樂、自然的享受節日的氛圍。
托兒所寄語:
「苦路敬禮」簡介:由初期教會開始,基督徒就不斷前往聖地朝聖,並在耶路撒冷,尋找耶穌當年受難時所走的苦路,跟隨行走,以默思基督為我們的犧牲。十二世紀,歐洲各國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地去聖地朝聖,並在返回故鄉後,依聖地所見,建造紀念耶穌苦難的亭子與紀念碑。十七世紀時,方濟會士聖利安納(St. Leonard of Port Maurice)大力宣傳「拜苦路」的敬禮。教宗克來孟十二世(Clement XII)在1731年,正式確定十四處苦路,以及「苦路敬禮」的方式。這由比拉多衙門到加爾瓦略山路程中的十四處苦路事蹟,來自四部福音和教會口傳。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按照聖經記載,重新編排了十四處「苦路敬禮」的內容,也包括了紀念救主的復活。現在提供的「苦路敬禮」,就是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95年於馬尼拉所主持的世界青年日的「苦路敬禮」為藍本。
「十四處苦路」:
第一處:耶穌無罪而問死罪
第二處:耶穌肩負十字重架
第三處:耶穌力盡首次跌倒
第四處:耶穌聖母苦街相遇
第五處:耶穌傷重西滿代荷
第六處:耶穌聖容永留帕上
第七處:耶穌出城再次跌倒
第八處:耶穌回頭驚醒婦女
第九處:耶穌上山三次跌倒
第十處:耶穌刑前被剝衣服
第十一處:耶穌手足被釘架上
第十二處:耶穌懸垂在二盜中
第十三處:耶穌死後卸下聖屍
第十四處:耶穌聖屍埋葬墳墓
四旬期內,天主教徒拜苦路,也稱之為「苦路善工」,其意義不單紀念主耶穌的苦難,還跟隨祂行走苦路的歷程;告訴我們行走苦路並不孤單,而是由復活的基督陪伴着我們,一同行走這條通往永生的道路。
復活節是慶祝基督戰勝罪惡和死亡,並給全人類帶來「永生」和「希望」的救恩,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苦,歷經贖罪的痛苦及死亡,透過耶穌的血,洗淨了世人的罪,主耶穌為了償付人類的罪而作的偉大犧牲,讓我們明白天主對我們的愛,並對生命有了盼望,也不再因「罪」與天主隔絕。
復活節跟聖誕節一樣,隨著時間的演變,已被滲入了一些非《聖經》元素,不但混淆了世人對節日的真正意義,各類商業機構紛紛把握商機,推出大減價、大餐、活動派對等,強調消費、享受或放縱,這些商業活動,不但與節日扯不上任何關係,還歪曲了基督為拯救人類的罪過而作出犧牲的真正意義。作為教區的托兒所,期望大家藉著復活節的到來,對身邊每一個人付出更多的關懷及體諒,願大家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和平使者,把真正的喜樂與平安帶給身邊的人。
日 期:2025年4月7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為配合教學主題「巴士來了」,托兒所舉辦「交通安全知識」活動,並邀請澳門交通事務局主講,藉靈活教育培養幼兒交通安全的意識。
活動內容:
為配合教學主題「巴士來了」,本托兒所於4月7日邀請了澳門交通事務局舉辦了「巴士來了」交通規則活動,活動內容包括介紹交通安全基本法規及行人與車輛的互動等相關知識。透過生動的示範及實用的案例,向幼兒講解了各種交通安全知識,讓幼兒可以更深入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並掌握防範交通事故的方法。
是次活動中,交通局姐姐講解了許多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並提醒幼兒與家人一起出門時必須時刻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和標誌;在路上行走時,幼兒與家人應該走在安全的地方,並教導幼兒如何穿越馬路,遵守交通規則,當幼兒在乘車時不要亂跑亂跳,不要玩弄危險物品,並主動讓座給有需要人士。藉交通安全知識培養幼兒的同理心,從生活中實踐「愛的教育」。活動不但提升了幼兒對交通安全的認知與意識,也增進了托兒所與澳門交通事務局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期望日後可以透過更多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安全的交通環境。
托兒所寄語: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重要,隨著幼兒的心智漸長,家長必須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道路使用習慣,掌握正確的穿越道路,確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家長更必須時刻提醒幼兒遵循交通燈號「紅燈停綠燈行」,並且在行人專道上過馬路,減少與車輛接觸的風險;在穿越斑馬線時先觀察周圍環境「向左看、向右看」確保沒有來車或車輛停止時方可穿越斑馬線;同時,家長在過馬路需要牽著孩子手腕、走在孩子的左側,父母亦不可在馬路對面喊孩子,以避免孩子突然衝過馬路。孩子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一刻也不能等待,家長讓幼兒從小學習正確的交通安全知識,才能避免意外發生,讓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長喔!
其次,公共交通工具為有需要人士設有「關愛座」,目的是為了照顧一些有特別需要的人士。如長者、孕婦、傷殘人士或手抱幼童的人士等。因此,若有一位不屬上述類別的人士坐在「關愛座」上,確實是會惹來特別的眼光。但一些沒有明顯可識別的人士也有不少,如初期懷孕的女士、身體不適的人士、情緒低落的人士、身體疲倦乏力的人士等。因此,當我們看見一些不願意讓座的人士,請不要急於下判斷,可否給予多一點體恤,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關愛和諧的社會確實需要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讓我們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有溫度、更有「愛」的共融社會,讓每個人在不同生活範疇都能夠互相接納、欣賞及尊重。
日 期:2025年3月24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為配合教學主題「消防車出動了」,藉靈活教育培養幼兒防火安全的意識。
活動內容:
為配合教學主題本托兒所於3月24日邀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局舉辦了「消防車出動了」消防知識活動,活動內容包括介紹消防員的職責、消防裝備、火災預防及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識。透過生動的示範及實用的案例,向幼兒講解了各種消防安全知識,讓幼兒認知火災預防的重要性,並掌握遇到火災的自救逃生措施。
是次活動中,消防員哥哥講解了許多有關防火安全的知識,並提醒幼兒與家人一起出門前必須關閉不必要的電器及所有爐具;遇上火災時帶上「逃生三寶」:包括電話、毛巾和鎖匙,並教導幼兒應聽從大人的指示,跟隨他們一起有秩序地撤離現場。藉防火安全知識活動不僅能培養幼兒消防安全意識,亦提高職員對消防安全的關注,透過本次活動增進了托兒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局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期望日後可以透過更多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安全的托育環境。通過此次活動,幼兒不僅增強了對消防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安全意識,托兒所今後將繼續加強幼兒消防安全教育,定期開展此類活動,並不定期組織防災的安全演練,讓職員熟知災害逃生措施,為幼兒營造更加安全及健康的成長環境。
托兒所寄語:
廚房是居家火災的高風險地點,許多人在開煮食爐或電爐煮東西時,往往忘記或分心,如:往廁所、聊天、追劇等或做其他事情,又或是家有高齡長輩,都可能疏忽爐火或忘記關火釀成廚房火災!除此之外,電器走火的原因也經常發生,例如:電線過度纏繞凹折、高功率的家電同時插在同一插座上(用電超載),都會造成電流流通時局部過熱;插頭潮濕或長時間積滿汙垢、電器周圍過多易燃物、選購電器未認明安全或合格標章、設備未接地漏電…等,都是高風險起火因子,平日應多加注意家中電器使用情形。
溫馨提示:當不幸遇上火警發生,可撥打28 572222、119、120,求助者於通話時應保持鎮定,並應清楚提供火警地點(包括地區、街道、門牌、大廈名稱、附近地標等); 若火勢小且尚未封堵出入口,應立即逃生;逃生前,順手關上家中閘門,目的是延緩火勢蔓延,更要緊記拿取家中門匙、手提電話和濕毛巾「三寶」。
濃煙是火場最大“殺手”,因煙霧會向上升,地面空氣較清新。逃生時,要以濕毛巾或衣物掩住口鼻,再貼近地面匍匐前行;切勿乘搭升降機,避免“困車立”。同時,拍門通知鄰居並盡可能協助老弱幼者一起逃生,切記避免長時間在火場或附近逗留。
若火勢已封堵出入口,應立即選擇有窗口,且盡量遠離火源的地方躲避,使用濕毛巾、床單等塞住門縫,盡量阻隔濃煙滲入;報警求助時,向救援人員明確告知受困位置與人數;若身處位置有濃煙湧入,應盡量趴低及用濕毛巾掩住口鼻;避免大聲呼救,減少吸入有毒氣體;當火勢逼近沒有退路,躲避地方若有水源,應立即淋濕全身,並潑水盡量降低躲避地方的溫度,延長生命時間,待救援人員到場施救。
日 期:2025年2月18日(二)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 提升照顧幼兒的技巧及疾病處理的知識。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2月18日為托兒所及親子館職員舉辦「幼兒安全及疾病處理」講座,是次講座由本所護理人員曾雅婷及林彩華講解。講座內容詳盡講解了幼兒各種常見疾病及相關病徵,包括發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腹瀉、嘔吐等病徵,同時深入介紹各種幼兒疾病和病徵的處理方法,宣導幼兒照顧的知識,讓職員更適切應對疾病誘發的病徵。活動中護理人員為職員示範正確的嘔吐物處理程序,温故知新的正確處理方法。是次講座職員非常踴躍積極提出各種幼兒病例的問題,並與護理人員一同探討,各職員均表示獲益良多。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身經歷,從翻身、坐起、站立、到走路等,不可避免遇到跌倒、摔跤、滑倒、碰撞等造成的意外,尤其是在多樣性的遊戲中更難避免。為了防止意外造成的傷害,通過職員培訓,藉以加強職員照顧幼兒的技巧,減低事故發生的機率。此外,托兒所鑒於幼兒身體發展尚未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弱,腹瀉、嘔吐等時有發生,透過是次講座讓職員重温疾病的處理方法,並豐富其對幼兒疾病的認知。
托兒所寄語:由於嬰幼兒生理、認知、語言、情緒、社會及遊戲行為等各項發展都尚未成熟,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對環境的危險卻認知不夠,加上自我保護能力薄弱,所以無論在托兒所或家裏,都需要照顧者的保護,特別是幼兒患有特殊疾病,父母應該坦白告訴托兒所或學校,以維護幼兒的安全。
「預防勝於治療」,維護幼兒安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加注意,當遇到幼兒發生事故時,適時的處理可將疾病傳播減輕到最低。祈望每位幼兒能在健康的環境中健全成長,也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度過快樂的童年!
日 期:2024年11月25-29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藉活動讓幼兒感受秋季的氣息,透過感官體驗和社交互動,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及創造力,並增進同儕間的溝通與交流。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11月25-29日舉辦感官活動–嚐秋,讓幼兒感受秋天的氣息,活動均融合多樣性的感官體驗,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動手體驗活動,藉此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提升幼兒的觀察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嚐秋活動均融入主要學習目標,首先進行「泡茶」活動體驗,老師在感官盆中放置蝶豆花茶葉及花瓣,接著請幼兒擠壓檸檬片入盆中,最後老師與幼兒一起觀察盆中顏色的變化,增強幼兒的探索能力。其後於「鮮花糕點」活動環節,老師準備了各種顏色的麵糰、花瓣及松果,讓幼兒自行使用工具自由探索創作,老師鼓勵幼兒自由創作,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藝術表達能力。最後「繽紛果凍杯」活動中,老師在感官盆中設置鮮花果凍,周邊有各類不同的工具,供幼兒觸摸並感受果凍的質感,有助於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是次活動幼兒積極參與,場面溫馨,歡笑聲不斷。
托兒所寄語:
幼兒天生愛探索,對世界有無限好奇心。隨着幼兒動作能力的提升,他們可能會嘗試爬上家具、打開所有能觸及的抽屜,將內裏的物品一一取出,甚至放入口中探索。這一連串行為可能會令父母感到頭痛,看作是頑皮的表現,其實探索世界是幼兒與生俱來的本能和發展過程,他們通過探索環境和與周圍事物互動獲得不同感官刺激,協助他們的早期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理想,個別家長重視提供孩子物質上的需要,或是一些重視物質享樂的家長因為工作的性質和疲憊,認為提供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生活。孩子已日漸習慣用「冷氣」取代「微風」,以「日光燈」代替「陽光」,身邊充斥著電子類玩具;都市叢林長大的孩子,少有機會能「腳踏實地」在土地上奔跑,即使赤腳也多是踩在光滑的人造地板上,離開「地氣」很遠,體能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七感能力因此漸弱。其實只要走出戶外,一草一木就是孩子的自然導師,何須把金錢購買在不需要的物品上!親愛的家長們,請引導孩子減少無謂的消費,在每次消費之前不仿「停一停,想一想」。開發孩子的五感,應該重視感官的刺激,從而開發大腦,並應帶領孩子走出室外,觸摸大自然,為孩子的成長時期送上「關愛與陪伴」,不是更有價值嗎!
日 期:2024年5月31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透過多元化的活動,讓幼兒於歡樂氣氛中度過一個健康有意義的快樂兒童節。
活動內容:
鑒於本年國際兒童節在星期六,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提前一天(即5月31日)於托兒所舉辦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活動以環遊世界為主題,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學習與他人共融合作,讓幼兒從小培養國際觀。
活動當日,老師按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精心佈置各個活動室,並穿上不同國家的代表服飾,包括韓國、美國、夏威夷、泰國、日本、埃及、墨西哥、社拜,與幼兒一同共樂。各個活動室環境均由所屬班級職員自由創作及布置,並採用合適的循環再用物料,設計出不同的主題「打卡點」,除了灌輸幼兒的環保知識,藉以呼籲家長及幼兒們落實環保的良好生活方式。幼兒於活動當天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幼兒自信地展現自我,扮演自己心儀的卡通人物,自信地與老師及同儕介紹穿著的服飾,幼兒的突發奇想引來教職人員及同伴不斷的歡笑聲,歡笑聲洋溢托兒所每一角落。
托兒所以自製玩具作為延伸活動,家長提供廢置水樽,課堂中老師與幼兒一同動手製作環保水樽車,讓幼兒明白只要花點心思和創意,不少舊物也可成為既美觀又好玩的玩具,藉以避免及減少廢物的產生,教導幼兒實踐環保理念,彼此共同度一個充滿環保的兒童節,別具意義。
托兒所寄語:
托兒所寄語:六一兒童節源於1949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會議中,國際民主婦聯訂立了國際兒童節是為保護各地兒童的生活、衛生和教育權利的任務。從前居民生活簡樸,簡單的小玩具、小零食足以滿足幼兒的慾望,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理想,個別家長重視提供幼兒物質上的需要,或是一些家長因為工作的性質和疲憊,認為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生活,這些理由都是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
孩子的成長時期,最需要的是「愛」與「陪伴」,陪伴是孩子精神上的滿足,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經常參與陪伴孩子的成長,孩子必然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知足,每當孩子遇上各種問題的時候,將會聽取父母的指點和教誨。這樣,孩子便會正面地健康快樂地成長。反之,那些在生活中一直得不到情感滿足的孩子,不難發現這些孩子的情感未能得到滿足和平衡,最後就將會成為各種問題孩子。總括來說,真正合格的父母,就是需要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過程,陪伴孩子,並欣慰地看著孩子健康成長,無論父母或孩子也倍感幸福!
親愛的家長們,節日到來,想為孩子送上最好的禮物!「關愛與陪伴」 – 不就是給予孩子最好最珍貴的禮物嗎!
日 期:2024年7月 – 8月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 戶外操場
活動目的:配合主題教學,藉活動讓幼兒認識炎炎夏日,豐富幼兒的暑期生活。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藉夏日主題教學「玩玩沙、踢踢水」,於7月及8月共兩個月期間為幼兒舉辦暑期活動「我和夏天有個約會」,以及「西瓜樂刨冰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炎炎夏日的感覺,讓其感知水的基本特性,引入花朵、果實等自然素材,刺激幼兒的感官發展,加強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透過嬉水讓幼兒感受到水的不固定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調節其觸覺發展,促進幼兒大腦細胞的健康發育。
是次活動中,教師透過在水中與幼兒共樂嬉戲,讓幼兒親身感受水的特性,從而發現水的奇妙及可愛之處,藉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其親身體驗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並教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節約用水,讓幼兒了解水的重要性。活動中托兒所準備了各種主題的小水池及灑水玩具供幼兒玩樂,並教導幼兒認識嬉水時注意的安全及合適的衣著,幼兒穿著色彩繽紛的泳裝,可愛極了!幼兒小臉上充滿了滿足的笑容,整個戶外操場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夏天的到來總是讓人感受到炎熱的感覺,總渴望尋找涼爽的舒適感,對於幼兒來說,冰涼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和興奮。是次活動托兒所選取了冰的元素,使用西瓜及藍莓等真實水果讓幼兒感受到自製刨冰的樂趣,幼兒可以裝飾屬於自己的刨冰,其後幼兒與老師一同品嚐美味的成果,冰涼的口感讓幼兒化解夏日的炎熱。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冰涼的感覺,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各式感官的刺激,能夠和生活經驗相連結,帶給幼兒不一樣的情緒感受。藉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幼兒與同儕間進行緊密互動,提升其團體的合作精神,增強社交的能力,是次活動幼兒小臉上充滿了滿足的笑容,整個活動室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托兒所寄語:
陪伴孩子不是一定需要花上大量金錢,若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玩、一起吃、一起做、一起讀、一起睡來得更實際。漫長的暑假,家長可規劃享受碧海藍天的暢快,陪伴著孩子體驗生活的點滴,和孩子一起進步。只要全身心投入,多花點時間和孩子聊聊生活的大小事,孩子一定能感受得到,用心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創造屬於家庭的甜蜜回憶,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溫暖的陪伴著孩子生活、學習、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父母用心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缺席了陪伴孩子的成長之路,後悔的最終是父母。親愛的家長們,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