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期:2025年1月15-27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活動目的:認識農曆新年的起源與習俗,培養幼兒對藝術的熱忱,藉活動讓幼兒展示自信及分享的平台,實踐環保的理念。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1月15 – 24日舉辦新春活動「金蛇迎春賀新禧」新春市集,透過多元的活動,按照幼兒發展的成長需要,設計一系列多元化的遊戲活動。是次主題透過新春喜慶,藉著各種攤位遊戲,讓幼兒認識農曆新年的起源與傳統習俗,感受新春市集的氣氛。
「金蛇迎春賀新禧」新春市集的每一個攤位遊戲均由活動室老師自行製作及設計,並採用合適的循環再用物料,分別有「金球滾滾」、「歡樂小火車」、「彈彈高陞」、「投壼納福」、「一擲千柑」、「引蛇出洞」,除了向幼兒傳遞「有禮守序」的訊息,感受群體生活的良好氛圍,並讓幼兒感受新春市集的熱鬧氣氛。透過遊戲安撫幼兒的情緒,從而讓幼兒獲取安全感。活動中幼兒及職員均樂在其中,洋溢著歡樂又熱鬧的氣氛。
課堂活動中老師與幼兒一同動手搓湯圓,除了可加強幼兒的的觀察力、協調力及想像力,同時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幼兒體驗新年節日的樂趣。為配合環保理念,老師利用循環再用物料作活動室內的環境布置,並積極推行使用可再生及循環再造物料,鼓勵自製飾物創作,各活動室分別展示由家長及幼兒共同創作的新春飾物,讓彼此明白只要花點心思和創意,不少舊物也可成為既美觀又實用的作品,避免及減少廢物的產生,盼以實際行動,喚起職員及幼兒對保護環境的重視,愛護地球環境,善盡一份心力,彼此共同渡過環保的春節,別具意義。
托兒所於1月27日安排各活動室幼兒於戶外空間欣賞小話劇,並由各活動室老師與幼兒扮演十二生肖的角色,共同合演「十二生肖賀新年」的小話劇,老師以活潑生動的形式講述故事,透過故事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由來,藉以向幼兒灌輸正直善良、誠實守信、朋友之間要互助互愛的訊息。其後老師與幼兒一同唱歌跳舞,相互祝賀,場面熱鬧又溫馨,幼兒全程投入,樂在其中。托兒所極為重視幼兒的多感官教育,故於日常活動中多以沉浸式教育,進而刺激幼兒使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重感官,將藝術元素於教育活動中,藉以培養幼兒對藝術的熱忱。托兒所在融洽、和諧、愉快的節日氛圍中,享受着幼兒帶來的歡樂與感動。
托兒所寄語: 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是中國人全年最重要的節日,由年廿八起,家家戶戶大掃除、洗邋遢、貼揮春、謝灶、賣懶;年三十晚與家人吃團年飯、逛年宵;到年初一燒炮仗、舞獅、拜年、派利市等,傳統過節的風俗習慣不勝枚舉。為了融入農曆新年,購年貨、買新衣、添新物、均是春節傳統的習俗,在物質豐富的今天,一些家庭所購年貨品種繁多,數量很大,春節期間難以消耗,有的食品因過期變質而被扔掉,有的衣物僅在過年時穿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家長是孩子的模範對象,無論購物或是做任何事情前,應養成三思而後行的好習慣,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到正向的教育。以德為成人之本,以智為成才之源,是千古不變的法則,托兒所期望幼兒從小學習認識良善、喜愛良善、成為良善的人,送舊迎新,恩上加恩,教育孩子從「愛」開始,並以愛相傳。主佑平安!
日 期:2024年12月14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對 象:全體幼兒及家長
活動目的: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並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團體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提升親子關係。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為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推動家托合作,於12月14日舉行「冬日聖誕嘉年華」,與家長及幼兒共度聖誕佳節。活動以攤位的形式進行活動教育,讓幼兒感受群體生活的良好氛圍,並向幼兒傳遞「有禮守序」的良好品德。藉著體驗各式各樣的攤位遊戲,讓幼兒在互動過程中,發掘自己的興趣以建立成就感,除此之外,藉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及分享,家長更能了解幼兒的成長,並能夠適時地引導幼兒以正面處事的積極態度,讓幼兒有堅持學習的動力及提升親子關係。遊戲是幼兒快樂的源泉,快樂才是啟動學習的鑰匙,從學習中探究是創新意識的搖籃,遊戲中豐富了幼兒人生最寶貴的經驗,讓幼兒養成終身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多元發展的人。
活動開始前,托兒所及親子館職員共同獻唱聖誕歌曲,讓家長及幼兒在音樂中享受聖誕的喜悅和温暖。無論是輕快的節奏還是温馨的旋律,都讓現場的「大小觀眾」陶醉於音階之中,並帶給幼兒更深刻的聖誕音樂體驗。本次活動各活動室幼兒精心準備不同的舞蹈和歌唱表演,讓現場的觀眾捧腹大笑,揚溢著歡樂氣氛。托兒所以日常生活中可見的各種場景,在不同位置設置各式主題的市集,每一個攤位遊戲均由各活動室教育人員自行設計及製作,並採用合適的環保物料,分別有「果園區」、「手工區」、「露營區」、「釣魚場」、「農場」、「飛機場」、「競技場」,藉著遊戲教導幼兒從小養成環保的意識,讓幼兒知道環保的重要性,並能在日常生活中為環保盡一分力。幼兒在活動攤位中蹦蹦跳,神氣地展示幼兒獨有的各種美態,在幼兒稚嫩、爛漫的笑臉上描繪著夢想,幼兒感受著濃厚的聖誕歡樂氣氛,歡笑聲散播在托兒所的每一角落,幼兒及家長均樂在其中,彼此洋溢著甜蜜又溫暖的感覺。最後,由老師及幼兒一同演出「三王來朝」小話劇,故事中的賢士是一個標記,代表著你和我在生命中與天主相遇的人,故事寓意耶穌是普世的救主,藉著降生奧蹟,擁抱了我們的生命,哪裡有積極的生命,哪裡便有人性的光輝,哪裡就是誕生的耶穌。活動結束前各幼兒均獲聖誕禮物一份,活動在一片溫馨及歡樂氣氛中渡過。
托兒所寄語:聖誕節是紀念耶穌降生成人的日子,耶穌的降生為我們帶來了平安與喜樂,現實的聖誕節裡,雖然廣為人知,可惜的是,各類商業機構紛紛把握商機,推出聖誕大減價、聖誕大餐、聖誕派對等,強調消費、享受或放縱,這些商業活動,不但與基督誕生的喜訊扯不上任何關係,還歪曲了喜訊的原意。作為天主教的托兒所,期望大家藉著聖誕節的到來,對身邊每一個人付出更多的關懷及體諒,願大家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和平使者,把真正的喜樂與平安帶給身邊的人。
日 期:2024年10月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聖母擁有崇高的德行,藉著玫瑰月向聖母傳達我們的尊敬和愛意
活動內容:
托兒所每年十月份也會向聖母奉獻「玫瑰月獻花活動」,老師製作玫瑰花,並帶領幼兒於小聖堂內祈禱及獻唱「萬福瑪利亞」,誠懇地向聖母表達敬愛之心。
聖母是救主的母親,擁有高崇的德行,透過對聖母的敬愛,祈望師生們學習聖母的謙遜和善良的崇高德行,同時也向救主傳達我們的祈禱。在十月中,讓我們多念玫瑰經,藉著對聖母的敬愛,反思基督的救贖工程,並與聖母一同領悟和接受基督的救恩。
玫瑰月簡介:玫瑰月源於《玫瑰經》。在12世紀,相傳聖母顯現給聖多明我,教導聖多明我用串珠念《玫瑰經》,並為陷入異端思想的人禱告。1571年教友因為歐洲被入侵而誠心念《玫瑰經》,結果10月7日大獲全勝後,為紀念奧國基督徒在立本陶地擊退土耳其軍,該次勝利被認為是誦念玫瑰經的效果,教宗庇護五世於1571年制定該節日,名為「勝利之母節」。1960年將此慶節易名為「玫瑰聖母節」。
托兒所寄語:玫瑰經念珠是由十顆一組的五組珠子所構成,每一組之間再由一顆珠子相隔。而玫瑰經的內容則由禱詞及奥跡所組成。禱詞為天主經、聖母經及聖三光榮經。奥跡則是取材自耶穌和聖母的生活,每一組奥跡包含五件大事,稱之為五端。共分三組,第一組是歡喜奥跡,包括耶穌和聖母生命中值得歡喜的事件;第二組是痛苦奥跡,以耶穌的受難事跡為中心;第三組為榮福奥跡,讓我們想起耶穌和聖母的光榮顯示在世入面前的時刻。
對聖母的各種敬禮中,玫瑰經可說是最普遍的一種,聖母喜歡我們多唸玫瑰經,這完全是愛我們的緣故,當我們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只要真心痛悔,依侍聖母,並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中效法聖母謙虛的美德,定能獲得聖母豐厚的賞報。 同時,我們更應該為這個飽受戰爭和衝突折磨的世界祈禱,讓我們一起呼籲和平,祈求慈悲的聖母瑪利亞庇護這個世界,使之擺脫仇恨和暴力,重拾和諧共處,讓玫瑰月成為我們反思人性和反思和平的契機,在這個神聖的時刻,我們以聖母瑪利亞的愛為指引,共同譜寫一個更美好、更和平的未來。
日 期:2024年10月22-31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藉活動讓幼兒了解和感知農民工作的辛苦,並認識常見的蔬果,推廣健康飲食,從小培養健康飲食及珍惜食物的良好意識。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10月22-31日舉辦BB迎豐收活動,讓幼兒知道秋天是糧食成熟的季節,認識水稻的生長過程,並引導幼兒透過將稻谷脫殼成米,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感受豐收喜悅之情。活動中老師向幼兒傳遞「健康惜食」的訊息,將學習融入生活中,從小培養健康飲食及珍惜食物的習慣。
托兒所舉辦「BB迎豐收」活動,適逢農曆節氣「霜降」之際,正值「秋收秋種冬活忙,晚稻脫粒棉翻曬,精收細打妥收藏」的時節,讓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隱含著「秋收冬藏」之意。是次活動,老師自行繪製了大型繪本「小米粒成長記」,展示給幼兒共同欣賞,並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向幼兒簡單講述水稻生長過程,幼兒目不轉晴的看著繪本,專心致志的聆聽故事內容,老師更引導幼兒體驗收獲的樂趣。在秋日的暖陽下,幼兒們拿著不同顏色的小鏟子,在老師用心佈置的農田裡享受採收的成果,老師並引導幼兒透過將稻谷脫殼成米,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並從中感悟唐代詩人李紳筆下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其後,將穀殼裝到瓶子裡製作成樂器,隨著節拍搖擺,發出悅耳的沙沙聲。幼兒將「米」加入各種健康天然的蔬菜揉成「飯團」,與老師及同儕一同品嚐辛苦的勞動成果,是次活動幼兒及教職人員積極參與,樂在其中,場面熱鬧又溫馨,歡笑聲不斷。
托兒所寄語: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理想,個別家長重視提供幼兒物質上的需要,或是一些重視物質享樂的家長因為工作的性質和疲憊,認為手提供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生活。其實只要走出戶外,一草一木就是孩子的自然導師,何須浪費金錢購買玩具就是為了開發幼兒的五感?或是個別家長認為翻掘泥土會弄髒周遭,甚至禁止幼兒接觸泥土免致弄髒衣物,間接讓幼兒缺乏接觸自然的機會,錯過了園藝種植可愛之處!親愛的家長,幼兒的五感開發,應該重視感官的刺激,從而開發大腦,應該帶領幼兒走出室外,觸摸大自然。在採收的過程中,老師對農作物的實物指導,能讓幼兒直接認識稻米的營養價值,了解農夫的辛苦,更可向孩子灌輸不可偏食的習慣,從小教育幼兒珍惜食物,不應浪費,提高環保意識。是次活動,幼兒天真的笑靨與專注的神情,增添了教職人員一顆顆熾熱的心,燃點了托兒所每一角落,但願我們仍然擁抱童真,擁有童趣,重拾童年的可愛…
名 稱:健康「營」中秋
日 期:2024年9月9-17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目 的:透過靈活的活動讓幼兒認識中國傳統習俗,感受節日氣氛,推廣健康飲食,從小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於9月9-17日舉辦健康「營」中秋系列活動,讓幼兒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也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通過品嚐水果,自製燈籠及月餅來體驗節日的快樂,並帶出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向幼兒傳遞「健康惜食」的訊息,將學習融入生活中。
是次活動中老師及幼兒一同自備水果,老師介紹水果的名稱及講解水果的益處,並一同分享各種水果,從中教導幼兒分享的樂趣。活動中老師與幼兒一同製作燈籠,過程中教導幼兒一起合作,從活動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及成就感。此外,老師透過「中秋節,做月餅」繪本,讓幼兒認識月餅製作過程,並以蕃薯自製月餅,一同品嚐自製的成果,藉以向幼兒傳遞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最後幼兒帶著自製的月餅回家,與家人一同歡度中秋佳節。是次活動幼兒積極參與,場面熱鬧又溫馨,歡笑聲不斷,托兒所與幼兒共度一個健康愉快的中秋佳節。
托兒所冀望幼兒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幼兒的學習能力、生長發育及日後的健康等有著莫大的影響;充足的營養有助幼兒健康成長,健康的飲食更能有效地預防幼兒成年後才引發的各種疾病。因此,除了可以減低患病的機會,亦有助幼兒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托兒所寄語: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等,並以月之圓象徵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傳統節日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寄語姮娥休笑,月圓人亦團圓。」此詩句出自宋代詞人趙師俠所作的朝中措 其三《乙未中秋麥湖舟中》,原文:「西風著意送歸船。家近總欣然。去日梅開爛漫,歸時秋滿山川。京華倦客,難堪羈思,歷盡愁邊。寄語姮娥休笑,月圓人亦團圓。」這是宋代游子歸家慶中秋途中的喜悅心情。意思是:一帆西風,仿佛知道我歸家的心意,順風順水,載我快速奔赴家鄉。離家越來越近,我的心情總是歡喜。我離開的時候,是梅花燦爛的早春,我回來的時候,已經看到沿途秋滿山川。我是飄在京城的疲倦的過客,最難受的是困在他鄉的苦悶,以及在邊城無望回鄉的煎熬。月亮啊,嫦娥啊,你不要在天上嘲笑我的急迫。我是真心的盼望中秋月圓的時候回到家中,與家人共渡良宵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是家人相聚,吃月餅、賞月的日子,期待著藉由遵循古老的習俗,讓忙碌於各地的家人能團圓在一起,享受其樂融融的美好的親情。在生活中慶祝節日的同時,不妨讓孩子從小培養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刻刻感謝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不需要形式性的放在某一個特定日子上。「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撒洛尼前書5:16》常懷感恩的心,生活將會更有意義。
日 期:2024年8月31日(六)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時 間:14:30-15:30
活動目的:傳遞本托兒所「愛」的教育理念,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聯繫。
活動內容:
天主教澳門教區屬下機構「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為加強托兒所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於2024年8月31日舉行「24-25升班幼兒家長會」,是次活動得到家長的踴躍支持,加強了托兒所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聯繫,共同關愛幼兒的健康成長;托兒所祈望幼兒獲得優質照顧的同時,使其在托兒所愛的環境中生活,讓幼兒度過快樂的時光,成為快樂又自信的孩子。無論托兒所或親子館同時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及愉快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學習基本的自理能力、體能訓練及社交能力,為幼兒將來在社會中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家長會上何雅文所長首先向家長們介紹托兒所的設施、幼兒在托兒所的生活流程及主題教育;司儀梁國泰導師及曾雅婷護理員分別介紹各活動室的負責職員及托兒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及防疫措施,並強調疾病預防及通報的重要性,是次活動邀請特教導師劉敏儀小姐分享安撫幼兒情緒的小技巧,並提醒家長首先要學會自我關懷,情緒穩定的家長,才可教育出健康正能量的孩子。
托兒所寄語:
家長在面對幼兒分離時的焦慮及哭鬧等情緒,往往會手足無措,甚至比幼兒的表現更焦慮緊張,幼兒往往會被大人的情緒所影響,若家長越煩躁,哪怕家長沒有說出來,幼兒也會感受得到,於是就會越不穩定,形成惡性循環。故此家長需要先覺察自己的情緒,一但發現自己很難忍受跟孩子道別,建議找另一位接送人,或者找其他方式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與幼兒微笑道別,說實話,成人的內在更需要得到好的照顧,安定了自己的心,才有能力安定幼兒。托兒所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幼兒進行愛的教育,寄語家長「多關愛而非溺愛」,強調家長是幼兒學習的好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足以影響孩子一生;教育的本源是愛,以育人為己任者,其緣皆於對幼兒的熱愛,教育就是愛的奉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協助幼兒健康成長,更需要重視幼兒身、心及靈的健康發展,托兒所祈望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懂得感恩、關愛別人。愛是需要動力,需要相向互動,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托兒所要讓教師以愛心對待幼兒,首先必須給教師以熱愛幼兒的理由,良好合作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了解的基礎上,平和的心態有助於彼此的互動關係;故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得需要與教師建立「愛」的互動與溝通,重要的是需要彼此支持與鼓勵,托兒所祈望與家長建立「愛」的關係,父母與教師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人物,雙方有良好關係對幼兒的發展與學習會有正面的影響。教育幼兒的工作需要許多成人共同合作,成人需要經常的自我反省,既要步步為營,也要態度從容,可真的不容易!教育是需要製造讓孩子理解、喜悅的感受,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希望教養出一個甚麼樣的孩子,就要給孩子甚麼樣的身教,更要時時刻刻關懷孩子;每當面對事情能以積極、樂觀及主動的正向思維,更重要的是,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必須尊重孩子,讓孩子能從容的迎向光明的未來為最終目標。
日 期:2024年6月29日(六)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時 間:10:30-11:30
活動目的:傳遞本托兒所「愛」的教育理念,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聯繫。
活動內容:
天主教澳門教區屬下機構「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為加強托兒所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於2024年6月29日舉行「24-25新幼兒家長會」,是次活動得到家長的踴躍支持,通過新幼兒家長會,加強了托兒所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聯繫,共同關愛幼兒的健康成長;托兒所祈望幼兒獲得優質照顧的同時,使其在托兒所愛的環境中生活,讓幼兒度過快樂的時光,成為快樂又自信的孩子。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及愉快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學習基本的自理能力、體能訓練及社交能力,為幼兒將來在社會中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家長會上首先由劉小玲總監致辭,劉總監感謝家長的信任和支持,並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及托兒所的教育理念,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幼兒進行愛的教育,寄語家長「多關愛而非溺愛」,強調家長是幼兒學習的好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足以影響孩子一生;劉總監並表示教育的本源是愛,以育人為己任者,其緣皆於對幼兒的熱愛,教育就是愛的奉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協助幼兒健康成長,更需要重視幼兒身、心及靈的健康發展,祈望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懂得感恩、關愛別人。托兒所能夠被外界認同,最重要的是感謝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一直以來的信任與鼓勵,更感謝社會工作局對托兒所的支持,同時更有賴家長們對托兒所的信賴、認同和肯定。托兒所非常重視「愛」的教育,並祈望讓更多的「愛」傳揚開去,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活動中何雅文所長向家長們詳細介紹托兒所的設施、幼兒在托兒所的生活流程及主題教育;司儀導師林潤佳及護理員曾雅婷分別介紹各活動室的負責職員及托兒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及防疫措施,並強調疾病預防及通報的重要性,活動結束前播放了由托兒所為家長特別製作的幼兒所內生活片段,藉以向家長表達一點心意,在場家長們一片歡笑聲,是次家長會在愉快及溫馨的氣氛中完滿結束。
托兒所寄語:富足的物質條件無可厚非可以為孩子帶來更加優質的生活,但是父母也要適當管教子女,避免孩子成為祟尚物質享受的人,「物質」層面的富養必須伴隨著循循善誘的啟導,否則得來太易,孩子將不懂得感恩與珍惜。「心靈」層面的富養,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愛是需要動力,需要相向互動,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托兒所要讓教師以愛心對待幼兒,首先必須給教師以熱愛幼兒的理由,良好合作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了解的基礎上,平和的心態有助於彼此的互動關係;故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得需要與教師建立「愛」的互動與溝通,重要的是需要彼此支持與鼓勵,托兒所祈望與家長建立「愛」的關係,父母與教師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人物,雙方有良好關係對幼兒的發展與學習會有正面的影響。
教育幼兒的工作需要許多成人共同合作,成人需要經常的自我反省,既要步步為營,也要態度從容,可真的不容易!教育是需要製造讓孩子理解、喜悅的感受,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希望教養出一個甚麼樣的孩子,就要給孩子甚麼樣的身教,更要時時刻刻關懷孩子;每當面對事情能以積極、樂觀及主動的正向思維,更重要的是,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必須尊重孩子,讓孩子能從容的迎向光明的未來為最終目標。
日 期:2024年6月22日(六)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時 間:第一場09:30,第二場15:30
活動目的:為幼兒邁向人生另一階段,送上最真誠的祝福,讓幼兒留下美好的
回憶。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2024年6月22日分別舉辦了兩場「祝福禮」,為幼兒獻上最真摰的祝福,本屆祝福禮共有210名幼兒將升讀幼稚園。是次活動邀請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劉偉傑神父、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兒童及青少年服務處劉結豔處長及黃燕玲職務主管、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尹一橋教授、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助理教授何家輝神父、澳門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主任陳庭鋒博士、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黃素君博士、澳門海星中學黃彪校長、聖瑪大肋納學校劉美玲校長、聖善學校吳世華校長及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劉小玲總監擔任主禮嘉賓。
活動中先由司儀陳芷欣活動主任及何匡祁導師介紹主禮嘉賓進場,並由劉小玲總監向在座家長致歡迎辭,劉總監感謝家長出席是次活動,並以實質的行動支持子女的教育,同時感謝家長一直以來對托兒所的支持及肯定;並表示托兒所非常重視「愛」的教育,並祈望讓更多的「愛」傳揚開去,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托兒所對即將離開的幼兒非常不捨,但那份不捨之情將化為祝福,祝願幼兒健康,擁抱著愛,並且能夠勇敢、堅強、常常喜樂、凡事感恩,當善待自己的時候亦懂得善待他人,為自己的人生路添上一道道色彩繽紛的彩虹。活動結束前李斌生主教勉勵家長及托兒所職員,李主教在講話中表示感謝劉小玲總監帶領良好的團隊,並讚揚托兒所及親子館各職員的積極及努力,能夠秉承「愛的教育」的奉獻精神,將天主的大愛融入服務之中,讓幼兒能夠從托兒所職員身上學習如何去愛。李主教亦表示幼兒表演的聖經故事讓人感動,托兒所愛的氣氛非常濃厚,並表示托兒所所徽極具意義,「幼兒」、「家庭」、「托兒所」三方面以愛緊扣在一起,讓幼兒能夠在愛的環境照顧下健康地成長。李主教及劉神父分別為上、下午兩場祝福禮致辭,李主教寄語各家長「不忘初心」,以愛繼續陪伴幼兒成長;劉神父先以教區的服務為引子,介紹教區由人的一生出發,照料本澳市民的「生老病死」,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就是教區「以人為本」的服務開端培育著社會的幼苗,寄語幼兒在新天地中前程錦繡。兩場祝福禮分別由李主教、劉神父及何神父給予在場人士特別的降幅後完滿結束。
是次活動,由總務主任陸嘉熙及親子館林潤佳導師與幼兒以武術表演揭開序幕,陸主任與林導師表演旗舞,雙旗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接暇;大旗舞動,風聲呼呼,如排山倒海,雷霆萬鈞!其後林導師表演拳術,拳如流星、步法輕盈,最後幼兒表演長拳套路,身手靈活、小小年紀功架十足,引得家長哄堂大笑。活動中,升讀幼稚園的幼兒致感恩辭,幼兒們表示在托兒所度過了快樂的時光,並表達對托兒所的不捨之情,場面溫馨又感人。嘉賓向升讀幼稚園的幼兒頒發祝福證書,祝福證書代表幼兒將邁向人生另一階段的祝福,托兒所祈望幼兒在日常生活之中「心存感恩、謙虛樸實、真誠待人」。活動中並以影片形式與家長分享幼兒在托兒所的成長點滴,藉以向家長表達濃厚的心意,彼此以愛見證幼兒的成長。兩場祝福禮幼兒分別表演「聖經故事」小話劇,小話劇以「伊甸園」作為故事的開始,人類雖然犯錯後被趕出伊甸園,但天主仍了派祂唯一的兒子耶穌拯救人類,其後耶穌在人間行了許多神蹟,就如「平靜風浪」及「五餅二魚」帶出的訊息,只要我們全心歸向上主,將我們擁有的獻給弱小,藉著耶穌基督的雙手,成為別人的祝福。影片中幼兒認真表演,活潑天真,充滿活力,生動有趣,逗得家長們哄堂大笑,在場每一位參與者皆流露出既感動又喜悅的笑臉。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經歷了每個不同的階段,幼兒由牙牙學語,到活蹦亂跳,都在不斷進步,回想幼兒初入托兒所的時候,時時刻刻都需要老師關注及教導,直到現在可以獨立完成不同的事情,托兒所實在感慨萬分,幼兒在托兒所經歷的一點一滴將成為他們日後的美好回憶,幼兒在「愛」的環境中邁向更寬廣的世界,祝福禮洋溢著溫馨又感人的氣氛。
托兒所寄語:
現今的家庭教育,家長較多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又或是灌輸孩子學習各種音樂、體育及創作藝術的技能,卻無意地忽視培育孩子的品德教育。托兒所鼓勵家長重視幼兒品德的培育,言教同時又身教,家長應多關注為幼兒進行「愛的教育」。俗語有云:「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正如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無論托兒所或家長更需要重視幼兒品德的培育,讓幼兒從小開始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建立鞏固的道德判斷基礎,讓幼兒在成長之路可以更有能耐面對將來在社會上的衝擊和不良意識的誘惑,更期望幼兒長大後仍能持守真理價值觀,立身處世,造福家庭和社會。因此,家長要知道孩子須有優美的品性才可面對人生的各樣挑戰和壓力呢!
日 期:2024年5月27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為配合教學主題「消防車出動了」,托兒所舉辦「消防知識」活動,並邀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局主講,藉靈活教育培養幼兒防火安全的意識。
活動內容:
為配合教學主題「消防車出動了」,本托兒所於5月27日邀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局舉辦了「消防車出動了」消防知識活動,活動內容包括介紹消防員的職責、消防裝備、火災預防及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識。透過生動的示範及實用的案例,向幼兒講解了各種消防安全知識,讓幼兒認知火災預防的重要性,並掌握遇到火災的自救逃生措施。
是次活動中,消防員哥哥講解了許多有關防火安全的知識,並提醒幼兒與家人一起出門前必須閉上不必要的電器及所有爐具;遇上火災時帶上「逃生三寶」:包括電話、毛巾和鎖匙,並且應聽從大人的指示,跟隨他們一起有秩序地撤離現場。藉防火安全知識活動不僅能培養幼兒消防安全意識,亦提高職員對消防安全的關注,透過本次活動增進了托兒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局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期望日後可以透過更多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安全的托育環境。通過此次活動,幼兒不僅增強了對消防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安全意識,托兒所今後將繼續加強幼兒消防安全教育,定期開展此類活動,並且組織更多的防災安全演練,讓職員熟知災害逃生措施,為幼兒營造更加安全及健康的成長環境。
托兒所寄語:
廚房是居家火災的高風險地點,許多人在開煮食爐或電爐煮東西時,往往忘記或分心,如:往廁所、聊天、追劇等或做其他事情,又或是家有高齡長輩,都可能疏忽爐火或忘記關火釀成廚房火災!除此之外,電器走火的原因也經常發生,例如:電線過度纏繞凹折、高功率的家電同時插在同一插座上(用電超載),都會造成電流流通時局部過熱;插頭潮濕或長時間積滿汙垢、電器周圍過多易燃物、選購電器未認明安全或合格標章、設備未接地漏電…等,都是高風險起火因子,平日應多加注意家中電器使用情形。
當不幸遇上火警發生,可撥打28 572222、119、120,求助者於通話時應保持鎮定,並應清楚提供火警地點(包括地區、街道、門牌、大廈名稱、附近地標等); 此外,切勿濫用及虛報,此舉除影響真正需要等待救援的人士外,更須負上刑事責任,故切勿以身試法。
日期:2024年5月13日
地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 小聖堂
目的:藉著聖母月向聖母勤唸玫瑰經,以求罪人的罪赦和早日獲得世界和平。
活動內容:
五月是聖母月,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於5月13日慶祝花地瑪聖母瞻禮,幼兒扮演三位小牧童 – 路濟亞、方濟各、雅仙達,以紀念聖母於 1917 年 5 月 13 日在葡國花地瑪向三位小牧童顯現,聖母要求世人每天為罪人回頭悔改和世界和平勤唸玫瑰經。遊行路線沿著走廊四周巡遊至小聖堂,沿途誦念玫瑰經及唱聖詩,表達我們對聖母的恭敬,場面溫馨又莊嚴。
默想:
在這個充滿愛與希望的聖母月,我們不禁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如何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尋求和平。聖母瑪利亞是愛與寬容的化身,她的一生展現了對他人的同情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此時此刻,我們更需要以聖母瑪利亞為榜樣,努力建立和諧、互愛的人際關係,不管彼此的背景、信仰或身份如何,我們都應該以寬容、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同時,我們更應該為這個飽受戰爭和衝突折磨的世界祈禱,讓我們一起呼籲和平,祈求慈悲的聖母瑪利亞庇護這個世界,使之擺脫仇恨和暴力,重拾和諧共處,讓聖母月成為我們反思人性和反思和平的契機,在這個神聖的時刻,我們以聖母瑪利亞的愛為指引,共同譜寫一個更美好、更和平的未來。
「花地瑪聖母顯現」歷史由來:
一九一七年五月至十月一連六個月的第十三天,「聖母來到花地瑪,要求世人不要凌辱天主,我們的天主。因為衪受世人的凌辱已經到了極點了,心感哀痛而作出的忠告。因此她向牧童們說:『你們該多為罪人祈禱,作犧牲。許多靈魂下地獄,是由於沒有人為他們祈禱和作犧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三日,主持方濟各及雅仙達福品禮講道之節錄。)花地瑪訊息的要旨是要求整個人類皈依上主,為罪過作賠補及勤唸玫瑰經以求和平。
澳門「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歷史由來:
澳門的花地瑪聖母敬禮活動由兩位耶穌會會士—Pe. António Roliz, S.J. 和 Pe. António Maria Alves, S.J. 發起並推動。當年的敬禮只有三天,由 5 月 10 日開始。在 1929 年 5 月 13 日,高若瑟主教主持了一台主教大禮彌撒,然後明供聖體直至下午,講道後開始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第一次花地瑪聖母遊行路線是由玫瑰聖母堂出發,遊行到主教座堂,然後經議事亭前地,最後回到玫瑰聖母堂,一眾教友在遊行時一起誦唸玫瑰經及高唱聖母歌。為能把這虔誠的敬禮持續下去,同年的 12 月 13 日,更成立了「花地瑪聖母會」,並由這團體負責每年遊行的安排及各項事宜,一直延續至今。
由 1930 年開始,敬禮更改為九日敬禮,而遊行路線亦改為由玫瑰聖母堂出發直上西望洋山頂海崖聖母小堂(主教山小堂),此敬禮原只以葡語進行,後為落實及鞏固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禮儀改革,自 1978 年所有禮儀轉以中葡雙語進行。二戰期間,遊行亦沒有中斷,且有更多人參與一同祈求和平。
現時在每年5月13日舉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出遊隊伍由澳門教區主教、神職人員和大批本地及海內外的教友等組成,隊伍中還有三名身穿葡萄牙傳統服飾的孩童(兩女一男),象徵當時蒙受聖母顯現的三名牧童–路濟亞、方濟各、雅仙達,出遊隊伍自玫瑰堂步行至西望洋聖堂,沿途會誦念玫瑰經及唱聖詩,場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