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期:2025年2月18日(二)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 提升照顧幼兒的技巧及疾病處理的知識。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2月18日為托兒所及親子館職員舉辦「幼兒安全及疾病處理」講座,是次講座由本所護理人員曾雅婷及林彩華講解。講座內容詳盡講解了幼兒各種常見疾病及相關病徵,包括發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腹瀉、嘔吐等病徵,同時深入介紹各種幼兒疾病和病徵的處理方法,宣導幼兒照顧的知識,讓職員更適切應對疾病誘發的病徵。活動中護理人員為職員示範正確的嘔吐物處理程序,温故知新的正確處理方法。是次講座職員非常踴躍積極提出各種幼兒病例的問題,並與護理人員一同探討,各職員均表示獲益良多。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身經歷,從翻身、坐起、站立、到走路等,不可避免遇到跌倒、摔跤、滑倒、碰撞等造成的意外,尤其是在多樣性的遊戲中更難避免。為了防止意外造成的傷害,通過職員培訓,藉以加強職員照顧幼兒的技巧,減低事故發生的機率。此外,托兒所鑒於幼兒身體發展尚未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弱,腹瀉、嘔吐等時有發生,透過是次講座讓職員重温疾病的處理方法,並豐富其對幼兒疾病的認知。
托兒所寄語:由於嬰幼兒生理、認知、語言、情緒、社會及遊戲行為等各項發展都尚未成熟,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對環境的危險卻認知不夠,加上自我保護能力薄弱,所以無論在托兒所或家裏,都需要照顧者的保護,特別是幼兒患有特殊疾病,父母應該坦白告訴托兒所或學校,以維護幼兒的安全。
「預防勝於治療」,維護幼兒安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加注意,當遇到幼兒發生事故時,適時的處理可將疾病傳播減輕到最低。祈望每位幼兒能在健康的環境中健全成長,也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度過快樂的童年!
日 期:2024年11月25-29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藉活動讓幼兒感受秋季的氣息,透過感官體驗和社交互動,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及創造力,並增進同儕間的溝通與交流。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11月25-29日舉辦感官活動–嚐秋,讓幼兒感受秋天的氣息,活動均融合多樣性的感官體驗,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動手體驗活動,藉此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提升幼兒的觀察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嚐秋活動均融入主要學習目標,首先進行「泡茶」活動體驗,老師在感官盆中放置蝶豆花茶葉及花瓣,接著請幼兒擠壓檸檬片入盆中,最後老師與幼兒一起觀察盆中顏色的變化,增強幼兒的探索能力。其後於「鮮花糕點」活動環節,老師準備了各種顏色的麵糰、花瓣及松果,讓幼兒自行使用工具自由探索創作,老師鼓勵幼兒自由創作,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藝術表達能力。最後「繽紛果凍杯」活動中,老師在感官盆中設置鮮花果凍,周邊有各類不同的工具,供幼兒觸摸並感受果凍的質感,有助於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是次活動幼兒積極參與,場面溫馨,歡笑聲不斷。
托兒所寄語:
幼兒天生愛探索,對世界有無限好奇心。隨着幼兒動作能力的提升,他們可能會嘗試爬上家具、打開所有能觸及的抽屜,將內裏的物品一一取出,甚至放入口中探索。這一連串行為可能會令父母感到頭痛,看作是頑皮的表現,其實探索世界是幼兒與生俱來的本能和發展過程,他們通過探索環境和與周圍事物互動獲得不同感官刺激,協助他們的早期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理想,個別家長重視提供孩子物質上的需要,或是一些重視物質享樂的家長因為工作的性質和疲憊,認為提供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生活。孩子已日漸習慣用「冷氣」取代「微風」,以「日光燈」代替「陽光」,身邊充斥著電子類玩具;都市叢林長大的孩子,少有機會能「腳踏實地」在土地上奔跑,即使赤腳也多是踩在光滑的人造地板上,離開「地氣」很遠,體能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七感能力因此漸弱。其實只要走出戶外,一草一木就是孩子的自然導師,何須把金錢購買在不需要的物品上!親愛的家長們,請引導孩子減少無謂的消費,在每次消費之前不仿「停一停,想一想」。開發孩子的五感,應該重視感官的刺激,從而開發大腦,並應帶領孩子走出室外,觸摸大自然,為孩子的成長時期送上「關愛與陪伴」,不是更有價值嗎!
日 期:2024年5月31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透過多元化的活動,讓幼兒於歡樂氣氛中度過一個健康有意義的快樂兒童節。
活動內容:
鑒於本年國際兒童節在星期六,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提前一天(即5月31日)於托兒所舉辦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活動以環遊世界為主題,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學習與他人共融合作,讓幼兒從小培養國際觀。
活動當日,老師按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精心佈置各個活動室,並穿上不同國家的代表服飾,包括韓國、美國、夏威夷、泰國、日本、埃及、墨西哥、社拜,與幼兒一同共樂。各個活動室環境均由所屬班級職員自由創作及布置,並採用合適的循環再用物料,設計出不同的主題「打卡點」,除了灌輸幼兒的環保知識,藉以呼籲家長及幼兒們落實環保的良好生活方式。幼兒於活動當天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幼兒自信地展現自我,扮演自己心儀的卡通人物,自信地與老師及同儕介紹穿著的服飾,幼兒的突發奇想引來教職人員及同伴不斷的歡笑聲,歡笑聲洋溢托兒所每一角落。
托兒所以自製玩具作為延伸活動,家長提供廢置水樽,課堂中老師與幼兒一同動手製作環保水樽車,讓幼兒明白只要花點心思和創意,不少舊物也可成為既美觀又好玩的玩具,藉以避免及減少廢物的產生,教導幼兒實踐環保理念,彼此共同度一個充滿環保的兒童節,別具意義。
托兒所寄語:
托兒所寄語:六一兒童節源於1949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會議中,國際民主婦聯訂立了國際兒童節是為保護各地兒童的生活、衛生和教育權利的任務。從前居民生活簡樸,簡單的小玩具、小零食足以滿足幼兒的慾望,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理想,個別家長重視提供幼兒物質上的需要,或是一些家長因為工作的性質和疲憊,認為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生活,這些理由都是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
孩子的成長時期,最需要的是「愛」與「陪伴」,陪伴是孩子精神上的滿足,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經常參與陪伴孩子的成長,孩子必然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知足,每當孩子遇上各種問題的時候,將會聽取父母的指點和教誨。這樣,孩子便會正面地健康快樂地成長。反之,那些在生活中一直得不到情感滿足的孩子,不難發現這些孩子的情感未能得到滿足和平衡,最後就將會成為各種問題孩子。總括來說,真正合格的父母,就是需要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過程,陪伴孩子,並欣慰地看著孩子健康成長,無論父母或孩子也倍感幸福!
親愛的家長們,節日到來,想為孩子送上最好的禮物!「關愛與陪伴」 – 不就是給予孩子最好最珍貴的禮物嗎!
日 期:2024年7月 – 8月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 戶外操場
活動目的:配合主題教學,藉活動讓幼兒認識炎炎夏日,豐富幼兒的暑期生活。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藉夏日主題教學「玩玩沙、踢踢水」,於7月及8月共兩個月期間為幼兒舉辦暑期活動「我和夏天有個約會」,以及「西瓜樂刨冰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炎炎夏日的感覺,讓其感知水的基本特性,引入花朵、果實等自然素材,刺激幼兒的感官發展,加強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透過嬉水讓幼兒感受到水的不固定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調節其觸覺發展,促進幼兒大腦細胞的健康發育。
是次活動中,教師透過在水中與幼兒共樂嬉戲,讓幼兒親身感受水的特性,從而發現水的奇妙及可愛之處,藉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其親身體驗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並教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節約用水,讓幼兒了解水的重要性。活動中托兒所準備了各種主題的小水池及灑水玩具供幼兒玩樂,並教導幼兒認識嬉水時注意的安全及合適的衣著,幼兒穿著色彩繽紛的泳裝,可愛極了!幼兒小臉上充滿了滿足的笑容,整個戶外操場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夏天的到來總是讓人感受到炎熱的感覺,總渴望尋找涼爽的舒適感,對於幼兒來說,冰涼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和興奮。是次活動托兒所選取了冰的元素,使用西瓜及藍莓等真實水果讓幼兒感受到自製刨冰的樂趣,幼兒可以裝飾屬於自己的刨冰,其後幼兒與老師一同品嚐美味的成果,冰涼的口感讓幼兒化解夏日的炎熱。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冰涼的感覺,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各式感官的刺激,能夠和生活經驗相連結,帶給幼兒不一樣的情緒感受。藉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幼兒與同儕間進行緊密互動,提升其團體的合作精神,增強社交的能力,是次活動幼兒小臉上充滿了滿足的笑容,整個活動室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托兒所寄語:
陪伴孩子不是一定需要花上大量金錢,若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玩、一起吃、一起做、一起讀、一起睡來得更實際。漫長的暑假,家長可規劃享受碧海藍天的暢快,陪伴著孩子體驗生活的點滴,和孩子一起進步。只要全身心投入,多花點時間和孩子聊聊生活的大小事,孩子一定能感受得到,用心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創造屬於家庭的甜蜜回憶,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溫暖的陪伴著孩子生活、學習、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父母用心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缺席了陪伴孩子的成長之路,後悔的最終是父母。親愛的家長們,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啊!
日 期:2025年1月15-27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活動目的:認識農曆新年的起源與習俗,培養幼兒對藝術的熱忱,藉活動讓幼兒展示自信及分享的平台,實踐環保的理念。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1月15 – 24日舉辦新春活動「金蛇迎春賀新禧」新春市集,透過多元的活動,按照幼兒發展的成長需要,設計一系列多元化的遊戲活動。是次主題透過新春喜慶,藉著各種攤位遊戲,讓幼兒認識農曆新年的起源與傳統習俗,感受新春市集的氣氛。
「金蛇迎春賀新禧」新春市集的每一個攤位遊戲均由活動室老師自行製作及設計,並採用合適的循環再用物料,分別有「金球滾滾」、「歡樂小火車」、「彈彈高陞」、「投壼納福」、「一擲千柑」、「引蛇出洞」,除了向幼兒傳遞「有禮守序」的訊息,感受群體生活的良好氛圍,並讓幼兒感受新春市集的熱鬧氣氛。透過遊戲安撫幼兒的情緒,從而讓幼兒獲取安全感。活動中幼兒及職員均樂在其中,洋溢著歡樂又熱鬧的氣氛。
課堂活動中老師與幼兒一同動手搓湯圓,除了可加強幼兒的的觀察力、協調力及想像力,同時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幼兒體驗新年節日的樂趣。為配合環保理念,老師利用循環再用物料作活動室內的環境布置,並積極推行使用可再生及循環再造物料,鼓勵自製飾物創作,各活動室分別展示由家長及幼兒共同創作的新春飾物,讓彼此明白只要花點心思和創意,不少舊物也可成為既美觀又實用的作品,避免及減少廢物的產生,盼以實際行動,喚起職員及幼兒對保護環境的重視,愛護地球環境,善盡一份心力,彼此共同渡過環保的春節,別具意義。
托兒所於1月27日安排各活動室幼兒於戶外空間欣賞小話劇,並由各活動室老師與幼兒扮演十二生肖的角色,共同合演「十二生肖賀新年」的小話劇,老師以活潑生動的形式講述故事,透過故事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由來,藉以向幼兒灌輸正直善良、誠實守信、朋友之間要互助互愛的訊息。其後老師與幼兒一同唱歌跳舞,相互祝賀,場面熱鬧又溫馨,幼兒全程投入,樂在其中。托兒所極為重視幼兒的多感官教育,故於日常活動中多以沉浸式教育,進而刺激幼兒使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重感官,將藝術元素於教育活動中,藉以培養幼兒對藝術的熱忱。托兒所在融洽、和諧、愉快的節日氛圍中,享受着幼兒帶來的歡樂與感動。
托兒所寄語: 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是中國人全年最重要的節日,由年廿八起,家家戶戶大掃除、洗邋遢、貼揮春、謝灶、賣懶;年三十晚與家人吃團年飯、逛年宵;到年初一燒炮仗、舞獅、拜年、派利市等,傳統過節的風俗習慣不勝枚舉。為了融入農曆新年,購年貨、買新衣、添新物、均是春節傳統的習俗,在物質豐富的今天,一些家庭所購年貨品種繁多,數量很大,春節期間難以消耗,有的食品因過期變質而被扔掉,有的衣物僅在過年時穿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家長是孩子的模範對象,無論購物或是做任何事情前,應養成三思而後行的好習慣,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到正向的教育。以德為成人之本,以智為成才之源,是千古不變的法則,托兒所期望幼兒從小學習認識良善、喜愛良善、成為良善的人,送舊迎新,恩上加恩,教育孩子從「愛」開始,並以愛相傳。主佑平安!
日 期:2024年12月14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對 象:全體幼兒及家長
活動目的: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並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團體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提升親子關係。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為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推動家托合作,於12月14日舉行「冬日聖誕嘉年華」,與家長及幼兒共度聖誕佳節。活動以攤位的形式進行活動教育,讓幼兒感受群體生活的良好氛圍,並向幼兒傳遞「有禮守序」的良好品德。藉著體驗各式各樣的攤位遊戲,讓幼兒在互動過程中,發掘自己的興趣以建立成就感,除此之外,藉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及分享,家長更能了解幼兒的成長,並能夠適時地引導幼兒以正面處事的積極態度,讓幼兒有堅持學習的動力及提升親子關係。遊戲是幼兒快樂的源泉,快樂才是啟動學習的鑰匙,從學習中探究是創新意識的搖籃,遊戲中豐富了幼兒人生最寶貴的經驗,讓幼兒養成終身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多元發展的人。
活動開始前,托兒所及親子館職員共同獻唱聖誕歌曲,讓家長及幼兒在音樂中享受聖誕的喜悅和温暖。無論是輕快的節奏還是温馨的旋律,都讓現場的「大小觀眾」陶醉於音階之中,並帶給幼兒更深刻的聖誕音樂體驗。本次活動各活動室幼兒精心準備不同的舞蹈和歌唱表演,讓現場的觀眾捧腹大笑,揚溢著歡樂氣氛。托兒所以日常生活中可見的各種場景,在不同位置設置各式主題的市集,每一個攤位遊戲均由各活動室教育人員自行設計及製作,並採用合適的環保物料,分別有「果園區」、「手工區」、「露營區」、「釣魚場」、「農場」、「飛機場」、「競技場」,藉著遊戲教導幼兒從小養成環保的意識,讓幼兒知道環保的重要性,並能在日常生活中為環保盡一分力。幼兒在活動攤位中蹦蹦跳,神氣地展示幼兒獨有的各種美態,在幼兒稚嫩、爛漫的笑臉上描繪著夢想,幼兒感受著濃厚的聖誕歡樂氣氛,歡笑聲散播在托兒所的每一角落,幼兒及家長均樂在其中,彼此洋溢著甜蜜又溫暖的感覺。最後,由老師及幼兒一同演出「三王來朝」小話劇,故事中的賢士是一個標記,代表著你和我在生命中與天主相遇的人,故事寓意耶穌是普世的救主,藉著降生奧蹟,擁抱了我們的生命,哪裡有積極的生命,哪裡便有人性的光輝,哪裡就是誕生的耶穌。活動結束前各幼兒均獲聖誕禮物一份,活動在一片溫馨及歡樂氣氛中渡過。
托兒所寄語:聖誕節是紀念耶穌降生成人的日子,耶穌的降生為我們帶來了平安與喜樂,現實的聖誕節裡,雖然廣為人知,可惜的是,各類商業機構紛紛把握商機,推出聖誕大減價、聖誕大餐、聖誕派對等,強調消費、享受或放縱,這些商業活動,不但與基督誕生的喜訊扯不上任何關係,還歪曲了喜訊的原意。作為天主教的托兒所,期望大家藉著聖誕節的到來,對身邊每一個人付出更多的關懷及體諒,願大家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和平使者,把真正的喜樂與平安帶給身邊的人。
日 期:2024年10月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聖母擁有崇高的德行,藉著玫瑰月向聖母傳達我們的尊敬和愛意
活動內容:
托兒所每年十月份也會向聖母奉獻「玫瑰月獻花活動」,老師製作玫瑰花,並帶領幼兒於小聖堂內祈禱及獻唱「萬福瑪利亞」,誠懇地向聖母表達敬愛之心。
聖母是救主的母親,擁有高崇的德行,透過對聖母的敬愛,祈望師生們學習聖母的謙遜和善良的崇高德行,同時也向救主傳達我們的祈禱。在十月中,讓我們多念玫瑰經,藉著對聖母的敬愛,反思基督的救贖工程,並與聖母一同領悟和接受基督的救恩。
玫瑰月簡介:玫瑰月源於《玫瑰經》。在12世紀,相傳聖母顯現給聖多明我,教導聖多明我用串珠念《玫瑰經》,並為陷入異端思想的人禱告。1571年教友因為歐洲被入侵而誠心念《玫瑰經》,結果10月7日大獲全勝後,為紀念奧國基督徒在立本陶地擊退土耳其軍,該次勝利被認為是誦念玫瑰經的效果,教宗庇護五世於1571年制定該節日,名為「勝利之母節」。1960年將此慶節易名為「玫瑰聖母節」。
托兒所寄語:玫瑰經念珠是由十顆一組的五組珠子所構成,每一組之間再由一顆珠子相隔。而玫瑰經的內容則由禱詞及奥跡所組成。禱詞為天主經、聖母經及聖三光榮經。奥跡則是取材自耶穌和聖母的生活,每一組奥跡包含五件大事,稱之為五端。共分三組,第一組是歡喜奥跡,包括耶穌和聖母生命中值得歡喜的事件;第二組是痛苦奥跡,以耶穌的受難事跡為中心;第三組為榮福奥跡,讓我們想起耶穌和聖母的光榮顯示在世入面前的時刻。
對聖母的各種敬禮中,玫瑰經可說是最普遍的一種,聖母喜歡我們多唸玫瑰經,這完全是愛我們的緣故,當我們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只要真心痛悔,依侍聖母,並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中效法聖母謙虛的美德,定能獲得聖母豐厚的賞報。 同時,我們更應該為這個飽受戰爭和衝突折磨的世界祈禱,讓我們一起呼籲和平,祈求慈悲的聖母瑪利亞庇護這個世界,使之擺脫仇恨和暴力,重拾和諧共處,讓玫瑰月成為我們反思人性和反思和平的契機,在這個神聖的時刻,我們以聖母瑪利亞的愛為指引,共同譜寫一個更美好、更和平的未來。
日 期:2024年10月22-31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目 的:藉活動讓幼兒了解和感知農民工作的辛苦,並認識常見的蔬果,推廣健康飲食,從小培養健康飲食及珍惜食物的良好意識。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於10月22-31日舉辦BB迎豐收活動,讓幼兒知道秋天是糧食成熟的季節,認識水稻的生長過程,並引導幼兒透過將稻谷脫殼成米,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感受豐收喜悅之情。活動中老師向幼兒傳遞「健康惜食」的訊息,將學習融入生活中,從小培養健康飲食及珍惜食物的習慣。
托兒所舉辦「BB迎豐收」活動,適逢農曆節氣「霜降」之際,正值「秋收秋種冬活忙,晚稻脫粒棉翻曬,精收細打妥收藏」的時節,讓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隱含著「秋收冬藏」之意。是次活動,老師自行繪製了大型繪本「小米粒成長記」,展示給幼兒共同欣賞,並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向幼兒簡單講述水稻生長過程,幼兒目不轉晴的看著繪本,專心致志的聆聽故事內容,老師更引導幼兒體驗收獲的樂趣。在秋日的暖陽下,幼兒們拿著不同顏色的小鏟子,在老師用心佈置的農田裡享受採收的成果,老師並引導幼兒透過將稻谷脫殼成米,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並從中感悟唐代詩人李紳筆下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其後,將穀殼裝到瓶子裡製作成樂器,隨著節拍搖擺,發出悅耳的沙沙聲。幼兒將「米」加入各種健康天然的蔬菜揉成「飯團」,與老師及同儕一同品嚐辛苦的勞動成果,是次活動幼兒及教職人員積極參與,樂在其中,場面熱鬧又溫馨,歡笑聲不斷。
托兒所寄語: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理想,個別家長重視提供幼兒物質上的需要,或是一些重視物質享樂的家長因為工作的性質和疲憊,認為手提供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生活。其實只要走出戶外,一草一木就是孩子的自然導師,何須浪費金錢購買玩具就是為了開發幼兒的五感?或是個別家長認為翻掘泥土會弄髒周遭,甚至禁止幼兒接觸泥土免致弄髒衣物,間接讓幼兒缺乏接觸自然的機會,錯過了園藝種植可愛之處!親愛的家長,幼兒的五感開發,應該重視感官的刺激,從而開發大腦,應該帶領幼兒走出室外,觸摸大自然。在採收的過程中,老師對農作物的實物指導,能讓幼兒直接認識稻米的營養價值,了解農夫的辛苦,更可向孩子灌輸不可偏食的習慣,從小教育幼兒珍惜食物,不應浪費,提高環保意識。是次活動,幼兒天真的笑靨與專注的神情,增添了教職人員一顆顆熾熱的心,燃點了托兒所每一角落,但願我們仍然擁抱童真,擁有童趣,重拾童年的可愛…
名 稱:健康「營」中秋
日 期:2024年9月9-17日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目 的:透過靈活的活動讓幼兒認識中國傳統習俗,感受節日氣氛,推廣健康飲食,從小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活動內容: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於9月9-17日舉辦健康「營」中秋系列活動,讓幼兒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也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通過品嚐水果,自製燈籠及月餅來體驗節日的快樂,並帶出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向幼兒傳遞「健康惜食」的訊息,將學習融入生活中。
是次活動中老師及幼兒一同自備水果,老師介紹水果的名稱及講解水果的益處,並一同分享各種水果,從中教導幼兒分享的樂趣。活動中老師與幼兒一同製作燈籠,過程中教導幼兒一起合作,從活動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及成就感。此外,老師透過「中秋節,做月餅」繪本,讓幼兒認識月餅製作過程,並以蕃薯自製月餅,一同品嚐自製的成果,藉以向幼兒傳遞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最後幼兒帶著自製的月餅回家,與家人一同歡度中秋佳節。是次活動幼兒積極參與,場面熱鬧又溫馨,歡笑聲不斷,托兒所與幼兒共度一個健康愉快的中秋佳節。
托兒所冀望幼兒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幼兒的學習能力、生長發育及日後的健康等有著莫大的影響;充足的營養有助幼兒健康成長,健康的飲食更能有效地預防幼兒成年後才引發的各種疾病。因此,除了可以減低患病的機會,亦有助幼兒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托兒所寄語: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等,並以月之圓象徵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傳統節日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寄語姮娥休笑,月圓人亦團圓。」此詩句出自宋代詞人趙師俠所作的朝中措 其三《乙未中秋麥湖舟中》,原文:「西風著意送歸船。家近總欣然。去日梅開爛漫,歸時秋滿山川。京華倦客,難堪羈思,歷盡愁邊。寄語姮娥休笑,月圓人亦團圓。」這是宋代游子歸家慶中秋途中的喜悅心情。意思是:一帆西風,仿佛知道我歸家的心意,順風順水,載我快速奔赴家鄉。離家越來越近,我的心情總是歡喜。我離開的時候,是梅花燦爛的早春,我回來的時候,已經看到沿途秋滿山川。我是飄在京城的疲倦的過客,最難受的是困在他鄉的苦悶,以及在邊城無望回鄉的煎熬。月亮啊,嫦娥啊,你不要在天上嘲笑我的急迫。我是真心的盼望中秋月圓的時候回到家中,與家人共渡良宵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是家人相聚,吃月餅、賞月的日子,期待著藉由遵循古老的習俗,讓忙碌於各地的家人能團圓在一起,享受其樂融融的美好的親情。在生活中慶祝節日的同時,不妨讓孩子從小培養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刻刻感謝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不需要形式性的放在某一個特定日子上。「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撒洛尼前書5:16》常懷感恩的心,生活將會更有意義。
日 期:2024年8月31日(六)
地 點: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
時 間:14:30-15:30
活動目的:傳遞本托兒所「愛」的教育理念,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聯繫。
活動內容:
天主教澳門教區屬下機構「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為加強托兒所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於2024年8月31日舉行「24-25升班幼兒家長會」,是次活動得到家長的踴躍支持,加強了托兒所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聯繫,共同關愛幼兒的健康成長;托兒所祈望幼兒獲得優質照顧的同時,使其在托兒所愛的環境中生活,讓幼兒度過快樂的時光,成為快樂又自信的孩子。無論托兒所或親子館同時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及愉快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學習基本的自理能力、體能訓練及社交能力,為幼兒將來在社會中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家長會上何雅文所長首先向家長們介紹托兒所的設施、幼兒在托兒所的生活流程及主題教育;司儀梁國泰導師及曾雅婷護理員分別介紹各活動室的負責職員及托兒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及防疫措施,並強調疾病預防及通報的重要性,是次活動邀請特教導師劉敏儀小姐分享安撫幼兒情緒的小技巧,並提醒家長首先要學會自我關懷,情緒穩定的家長,才可教育出健康正能量的孩子。
托兒所寄語:
家長在面對幼兒分離時的焦慮及哭鬧等情緒,往往會手足無措,甚至比幼兒的表現更焦慮緊張,幼兒往往會被大人的情緒所影響,若家長越煩躁,哪怕家長沒有說出來,幼兒也會感受得到,於是就會越不穩定,形成惡性循環。故此家長需要先覺察自己的情緒,一但發現自己很難忍受跟孩子道別,建議找另一位接送人,或者找其他方式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與幼兒微笑道別,說實話,成人的內在更需要得到好的照顧,安定了自己的心,才有能力安定幼兒。托兒所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幼兒進行愛的教育,寄語家長「多關愛而非溺愛」,強調家長是幼兒學習的好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足以影響孩子一生;教育的本源是愛,以育人為己任者,其緣皆於對幼兒的熱愛,教育就是愛的奉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協助幼兒健康成長,更需要重視幼兒身、心及靈的健康發展,托兒所祈望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懂得感恩、關愛別人。愛是需要動力,需要相向互動,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托兒所要讓教師以愛心對待幼兒,首先必須給教師以熱愛幼兒的理由,良好合作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了解的基礎上,平和的心態有助於彼此的互動關係;故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得需要與教師建立「愛」的互動與溝通,重要的是需要彼此支持與鼓勵,托兒所祈望與家長建立「愛」的關係,父母與教師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人物,雙方有良好關係對幼兒的發展與學習會有正面的影響。教育幼兒的工作需要許多成人共同合作,成人需要經常的自我反省,既要步步為營,也要態度從容,可真的不容易!教育是需要製造讓孩子理解、喜悅的感受,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希望教養出一個甚麼樣的孩子,就要給孩子甚麼樣的身教,更要時時刻刻關懷孩子;每當面對事情能以積極、樂觀及主動的正向思維,更重要的是,無論托兒所或家長必須尊重孩子,讓孩子能從容的迎向光明的未來為最終目標。